據(jù)文匯網(wǎng)報道,涉嫌強奸案的軍人歌唱家李雙江之子李某某母親夢鴿近日表示兒子沒有強奸,是對方敲詐勒索!皟鹤記]錯,錯的是社會環(huán)境……上海的4個法官還是成年人,非常優(yōu)秀的干部同志們,都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失足了,孩子們怎么經(jīng)得起這樣的誘惑?”她稱兒子是“忠厚仗義的純凈孩子”,在她眼中兒子永遠是閃光的。
夢鴿的世界里只有一種聲音
夢鴿把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fā)生,更多歸結(jié)于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和孩子的交友不慎。甚至不惜拉上海的四位法官“墊背”,都不愿承認自己孩子該承擔的責任。這種邏輯并非現(xiàn)在形成,早在兩年前的李天一打人事件,她的反思和此次的邏輯如出一轍:“其實只是他參與了,矛盾對上了他,把所有矛盾焦點對準了我的孩子”。事實上,任何時候她都選擇無條件的相信了兒子。盡管在媒體報道和網(wǎng)友印象中,李天一是一位住豪宅、炫名車、肆意打人的紈绔子弟。
直到現(xiàn)在,夢鴿提到李天一時,她仍反復(fù)使用“單純”、“陽光”、“真誠”、“善良”、“干凈”這些形容詞。哪怕是“涉嫌輪奸案”的被告席上只有她兒子一人未認罪。即使當初在電話中聽到兒子說“嫖娼”,夢鴿也沒表示出強烈憎惡。她只是囑咐兒子“以后你要注意,這種環(huán)境不去,不要上當,也不要喝酒”。然而法律、他人和社會卻不可能以母親的角度來看待李某某,法庭的審判很可能和夢鴿的愿望背道而馳。但夢鴿不顧這些,她將接受不了的結(jié)果。在夢鴿的世界里,只有一種聲音。
當8月29日,庭審第二日。她出現(xiàn)在海淀法院的南門時,很多人在大聲地喊她的名字,一名紅衣女子大叫“夢鴿”,罵她“婊子”時。大部分人會表示憤怒或者羞愧,但夢鴿反應(yīng)如此“與眾不同”,她甚至解讀這些呼聲也“都是友好的”。她選擇性的過濾了辱罵,她說她沒聽見,也不在乎,她說做不到讓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她眼中的世界,就像被鼻梁上的墨鏡選擇過一樣:最大程度保留她想要的,摒棄她不喜歡的。她活在他兒子“永遠正確”的那個世界里。
夢鴿還是不懂自己為何親手毀了兒子
自打李天一進入公眾視野那天開始,他就不是個“省油的燈”,兩年左右的時間內(nèi),這個所謂的“未成年人”先后無證駕車、動手打人、勞教一年、涉嫌強奸輪奸。但在另一條路上,他4歲時獲得“申奧大使”稱號;4歲學習鋼琴,師從于中央音樂學院著名鋼琴教授;10歲加入中國少年冰球隊;全國少兒鋼琴比賽金獎,連續(xù)三屆榮獲愛我中華全國青少年書法大賽銅、銀、金獎。與其藝術(shù)天賦相似的是,他的犯罪記錄也同樣令人震驚。他“天才”和“問題”,無疑都拜他的母親夢鴿所賜。
一方面,天才李某某在父母準備的“造神”之路上不斷成功,他的父母為之“驕傲”;但另一方面,他年少便經(jīng)常犯錯,卻很少受到處罰,甚至母子倆都不肯認錯和道歉。那些有權(quán)勢或富裕的父母所犯的慣常錯誤通常是:以奶粉代替母乳,以保姆或老人代替母親;最好的物質(zhì)替代親情和關(guān)愛;禮物代替陪伴、擁抱和撫摸;孩子能力、技巧的培養(yǎng)重于品格和愛心的塑造;關(guān)注孩子知識重于人格。而這一切造成的結(jié)果是,李某某的價值觀漸漸扭曲和變形,出身豪門、衣食無憂、父母溺愛,“錢和身份能擺平一切”成為他的人生信條。
夢鴿也許直到現(xiàn)在還是不明白,偏離了原則和次序的溺愛,是“邪惡的愛”。夢鴿愛自己的兒子愛得失去了原則,甚至顛倒了黑白是非,這樣的溺愛對于下一代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這樣的愛是毒藥,看似甜蜜可口,但卻足以要了人的命。
莫做“夢鴿式”媽媽:毀了孩子害了自己
很遺憾,李雙江和夢鴿選擇了“孩子是家庭中心”的“毀滅之路”。但愿此案能夠讓普天下所有“李雙江們”一個警醒與反思,身為父母,必須要意識到,在注重孩子學習成績、特長發(fā)展的同時,更應(yīng)該注重孩子在心理成長、道德觀教育和法制意識的培育上,而不是一個忙字來放任孩子、溺愛孩子,為家長家庭教育的失職去辯解與解釋。
有“我爸是李剛”父子、山西太原公安局前局長長因兒子毆打交警被免職等案的前車之鑒。當下“官二代”和“富二代”的家庭子女教育,必須走出兩大誤區(qū):一是豐厚的物質(zhì)條件對孩子成長未必是愛,相反卻極易導(dǎo)致孩子恃財傲物、目中無人的“優(yōu)越感”和霸道心理。二是靠拼爹促孩子成名的功利教育害子害己。
以“天才少年”始,以“問題少年”終,這是家庭教育的失敗。這種失敗,源于父母之“愛”多了幾分喧嘩,少了幾分深沉。希望這起典型的失敗家教,不僅令李雙江、夢鴿夫婦汲取教訓,還讓更過自恃身份不凡的為人父母者驚醒。
|